三十年只做一件事 如今出手就是精品

  定制案例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7-24 14:11

  完美真人APP下载在昆明光华街上,有一栋破旧的、没有招牌的两层木楼孤零零地被脚手架包围着,与周围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。不到十平方米的店铺泛着陈旧的光影,却引得许多人慕名而来,72岁的店主许宝应便是他们要找的皮具手艺人。

  “店名?”许宝应愣了一下,然后笑起来,这才想起那块无字招牌已经挂了很久。“我的店以前是有名字的,如今的无字招牌也算是店铺的特色。”他说。

  其实这家皮革店叫“又兴皮革店”,比许宝应还要“老”,是许宝应父亲开起来的。民国时期,许宝应的父亲制作的真皮马鞍,是这间铺子的招牌,也是镇店之宝。如今,店里仅存一副许宝应父亲做的马鞍,挂在墙上,这副马鞍走线工整,十分精细。这些年不断有人想花高价收购,但都被许宝应拒绝了。

  “我从小跟着父亲在店铺里面,帮忙打打下手。”少年时期的许宝应并未特意学习这门手艺,但耳濡目染之下便也能娴熟制作各种皮具。

  一开始,他并未打算靠皮具手艺谋生,而是离开了家,到昆阳磷矿成为一名矿山工人,主要负责测量计算等工作。

  20世纪80年代末,他回到昆明,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家皮革店。“最先也在想究竟要做什么,想来想去,有这个手艺干脆就做皮具,毕竟这是自己的一技之长。”许宝应说,“刚回来时并没有想过会做这么长时间,只是想着是个过渡。”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,他逐渐爱上了这门手艺,这一做就是大半辈子。

  早些年,许宝应做过不少皮具,皮箱、钱包、皮套等,慢慢地,皮货逐渐无人问津,只有皮带一直受人欢迎,于是他开始专注做皮带。

  店里一条猪皮皮带标价为60元,牛皮制作的皮带每条价格从100元至500元不等。在店铺上方放着几十卷颜色、质地、价格各不相同的皮料,能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。一条手工皮带的制作需要花费约一个钟头才能完成,从选料到制成,通常需要八九个步骤,每一个步骤许宝应都亲力亲为。

  做皮带的工作台之一就是店铺门口的玻璃柜台,上面铺块木板,皮带就在上面裁剪。确定好皮带长度和宽度后,用裁皮刀往前一推,一条皮带的雏形就出现了。再将皮带一端切得尖一些,方便塞进皮带扣。下一步便是磨边,目的是让皮带边缘不会划手。如果有顾客想在皮带上做些小花纹,就需要轧花边。不过,为了节省时间,现在许宝应只轧直花边。

  装上皮带扣后开始打眼,就需要第二个工作台上场了——一块厚厚的木砧板。据许宝应介绍,在这块木砧板之前,已经用坏三四块了。

  将皮带放在木砧板上,用专门打眼的铳子开始打孔。铳子约和铅笔一样粗,一端是个小口,有大小不一的圆形和椭圆形。确定形状大小后,找好位置,将铳子直直地放在皮带上,用锤子用力一敲,一个眼就打好了。

  就这样一刀刀、一锤锤,一做就是30多年,许宝应的手上,满是皮具匠人的“勋章”。“做这些手艺活,手上难免要起老茧。做手艺嘛,碰蹭划伤是常有的事。”许宝应已经习惯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小伤,如今他的大拇指和食指上还能看到用胶布贴过的痕迹。

  许宝应所用的皮具制作工具全部放在一个金属盒子中,其中有一部分工具是许宝应的父亲留下来的,已经有好些年头了,是民国时期在铁匠铺定制打造的,有些工具如今已经很难在市场上买到了。

  “外面买的质量不好,有的还是假皮,许师傅做的货真价实。而且是手工制作的,价格也便宜。”在许宝应店内买过皮带的苏女士说。

  “像这种板扎的手艺不常见了。”曾买过皮带的吴先生说,在他的印象中这是一家开了很久很久的老店,吴先生的父亲以前就常常光顾又兴皮革店。

  “我把每一条皮带都做到最好,尽量让每一个顾客满意。”许宝应说,他做皮带都用真材实料,用手工一步一步做出来,不会因为顾客选了稍便宜的皮料而区别对待。

  “来我店里制作皮带的顾客,很多都是老顾客,也有不少慕名从省外来的。他们有些是现场等待制作,有的先预订下单,待我完工后再来取。”许宝应说,他家的皮带陪伴了很多人,甚至一家三代。

  “我想坚持下去,不让这门手艺失传。”许宝应说,他有两个孩子,现在都有自己的工作,他的儿子有空的时候会来店里帮忙,在他的熏陶下,儿子也掌握了这门手艺。以后许宝应会把店铺交给儿子,让他继续经营,把这份匠心延续下去。